杜卫:《大学美育二十讲》序

2022-09-22 admin 599

近年来,高校的美育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这首先表现为美育课程建设形成了热潮,为“开足”美育课程创造了条件。不少高校在开足美育课程的基础上开始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大大提升了美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其中,教材的改革和探索也有显著进展。

美育,就其特殊性而言,是一种偏于感性体验的教育形态,主要途径是艺术,其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主要包括对高雅艺术的兴趣、欣赏和理解经典艺术品的审美能力以及有品位的审美趣味。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所以,美育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美育培养的人文素养主要有高雅的生活情趣、超越私欲的宽阔胸怀和超越世俗的精神气质。对大学生来说,审美和人文素养层次应该更高,主要体现为具有较高的审美判断、艺术批评和文化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审美价值观。因此,高校的美育教学内容应该有更多有关审美和艺术的知识,所以,美学和艺术学的理论应该进入高校美育课程。《大学美育》就是因应这样的需求而出现的,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经出现了不少《大学美育》教材。这类教材的内容可以概括为“美学知识+艺术鉴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鉴赏的成分占比有扩大的趋势。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美育专业委员会组编的《大学美育二十讲》是另辟蹊径的大学美育教材,编者认为审美和艺术无处不在,所以美育也无所不在。用编者自己的话说,这部教材“以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思考为线索,强调学科融合,集结生命科学、医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土木工程、艺术学、社会学、美学、教育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谈美育”。这样编写大学美育教材的一个优势是能够引导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多个方面发现审美和艺术,体会到美的魅力。也正因为此,审美和艺术超出了纯粹审美和艺术的范围,而与众多学科知识发生关联。特别是编写组成员来自不同学科,能够把对各自学科中的审美和艺术现象用非美学的话语揭示出来,引导学生满怀兴趣地探索各种领域里的审美和艺术现象,领悟审美和艺术现象深层次的宇宙观和人生真谪。这种别开生面的编写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展示更多生动、高雅的直观案例,让学生获得更多兴味盎然的深层体验,相信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祝贺《大学美育二十讲》的出版!

杜卫

2022年6月5日

杜卫,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