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加快培育新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航向。
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并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庆不仅是全国8个“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试点省市之一,市委还将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作为重大改革项目加快实施。
立足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重庆职业教育正在提质领跑,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源源不断培养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聚识变之智 强化保障绘就“走在前”的行动蓝图
重庆是职业教育大市、西部地区的教育重镇,主动把推动新时代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是重庆的坚定和执着。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重庆市委“一号工程”为统领,我市聚焦“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精准发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领跑行动,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职教力量。
为职业教育“三个强化、率先行动”领航铿锵步伐。
强化政策指引,推动教育部和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制定《重庆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夯实了职业教育稳健前行的根基。强化组织领导,建立重庆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市级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强化经费投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逐年增长经费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中高职、公民办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
“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催生职业教育全面开花。
办学实力强。全市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10所(西部第一、全国第六),建成国家优质、骨干、示范高职学校11所,以及国家示范中职学校30所。依托“双高计划”,全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多项重大改革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全国首批五个部省共建技能型社会试点城市、全国八个部市共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试点省市、全国首批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
体系结构优。构建了中职、高职和职教本科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实施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本科、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试点,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比例达到60%以上。形成了“1+2+4+N”的职业院校空间布局(1个主城职教核心区,万州、永川2个职教基地,黔江、涪陵、江津、合川4个职教区域中心),专业对接支柱产业率达到86%。
改革创新亮。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园校互动”办学模式被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点项目,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的办学实践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育人质量高。两届世界技能大赛重庆奖牌总数居中西部第一,职业院校获得金牌8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代表队总成绩和金牌数连续15年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留渝就业率达到82%,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强化担当、务实行动。我市将推动职业教育继续走在前、做示范,力争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内领跑的品牌职业院校,努力建设全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谋应变之策 重点发力闯出“职教出海”新范式
3月15日,2024年职业教育国际认证暨中国西部职业教育评估平台建设推进会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举行。
据悉,2023年重庆高职院校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职业教育标准数量达474个、职业教育资源数量418个、职业教育装备数量71个。沉甸甸的数据,足以窥见我市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的实力和底气。
在变局中开新局,我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标准建设、国际治理等方面久久为功,展现前所未有的活力。
融入大格局,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教育部签订“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建成全国首个共建“一带一路”职教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永久落户我市,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能研究院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重庆)研修中心。
擦亮金名片,汇聚全球职教合作伙伴。组建13个国家152家成员单位参与的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构建“职教随企出海”重庆新范式。成立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建立7个海外鲁班工坊,9所高职院校入选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成员单位。
激活新动能,培育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推广“中文+职业技能”,完善职业院校境外办学与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协同配合机制,强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职业院校开展2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11个国家建有22个境外办学项目。
职教出海,扬帆远航。重庆职教的走出去不仅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还带动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在更深层次、更长远上扩大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鼓求变之勇 “三步走”持续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理应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
具体放到落实落地来讲,怎样改革创新,才能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重庆职业教育的答案早已写在过去的“字里行间”,因此当下探路持续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动力就显得“底气十足”。
路径一:系统性升级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技能人才队伍素质的整体跃升是提高新质生产力之“质”的必要条件。我市职业教育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学生职业能力监测和影响力因素分析、中职学生全息智能评价、就业质量评价。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生考试模式,落实技能人才免试入学政策。目前已有2所高职院校案例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典型案例,5所高职院校的6个项目入选“十大育人”精品项目。此外我市还着力建设教育部(重庆)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平台、中国西部职业教育评估平台,夯实基础助力职业院校学生志存高远、精进技能,争做大国工匠,淬炼成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路径二:深度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职业院校专业受产业影响较深,因此布局、优化、调整专业,有利于促使资源重组、最优利用,以激发新的生长点。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行业作用,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建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15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全市职业院校共有制造业专业点1938个、民生领域专业点403个,专业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86%。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69个,市级重点(特色)专业119个、高水平(紧缺)骨干专业220个。
路径三:根本性变革教育教学方式。
新型劳动者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一环,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我市组建多个由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职教集团、联盟等,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同时开发好新形态教材,及时植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并创新教学方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贯穿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赋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此外通过实施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帮扶提升工程,支持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实施科教协同育人。
发展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何为?重庆用铿锵有力的“三步走”给出了沉甸甸的可鉴答案。
开智变之局 打造“产教联合体”引发共鸣共振
扳手、锤子在手中切换,汗水、智慧在奋斗中闪光,汽车发动机故障实训逐一排除……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长安汽车校企实训基地内,师生全情投入练习着。
该基地正是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中1300余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之一。从5月建立到9月入围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的迅速发展,也映射出我市全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行动实力。
我市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有关决策部署,市政府制定《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市委将其作为全市教育领域唯一的重大改革项目推进;蓄力做实事,围绕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发展,我市分级分类组建多跨协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
建设进度紧锣密鼓、前进步伐铿锵有力。
短短数月即落地见实效,2023年我市分级分类组建14个多方参与多跨协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国家级1个(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市级3个、产业园区牵头10个,建设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0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40个、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40个、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54个、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57个,校企共建市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99个、在线精品课程114门。
向高而攀、向远而行。接下来,我市将以组建实体化运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为切入点,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新重庆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输出新人才、新动能。
来源:重庆日报,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