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规训下的“求生”:博士生论文发表的影响机制研究
魏庆义,赵祥辉
摘要:随着“破五唯”上升为国家政策行动,博士生论文发表制度正面临广泛争议。研究遵循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分析5份制度文本及13位博士生的深度访谈材料,从规训理论、期望价值理论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论文发表制度对博士生论文发表的深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发表制度通过“挂钩”“设数”与“定级”的硬性要求,确立论文发表与学位获得相联结的合法性,营造出检视博士生论文发表的“精致空间”;在论文发表制度下,博士生对论文符号的价值认知得到高度强化,论文发表的效价被提升到关乎“生存”的高度;制度规训激发起的“求生本能”以及博士生对于论文符号的价值关切,使发表的功利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学术动机,引发出“不发表就出局”的群体焦虑和“为发表而发表”的同辈竞争。其结果是,博士生固然会在发表制度督促下努力积累专业知识、关注研究热点,但也可能会产生寻找发表捷径、钻研发表技巧等功利化行为;在论文发表制度带来的多重压力下,博士生在学习、科研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浮躁等负面情绪体验。为了营造博士生论文发表守正创新的宽松制度环境,培养单位一是需增强制度的内在张力和规定弹性,摸索施行代表作制度与同行评议制度;二是基于学科内在差异,实施博士生科研成果的多元、分类评价;三是淡化淘汰色彩,强化发表制度的激励导向。精致化的学术评价通过制度规训实现权力建构与行使,不仅形塑着学术人的学术行为表现,甚至还渗透至他们对学术的认知和动机层面。因此,未来研究在探讨学术评价对学者的影响作用时,可结合认知和动机等深层心理因素,为建构激发学术人内生动力的评价制度与学术生态提出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