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模型部署及深化应用专题工作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重庆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银拓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并得到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在重庆市高校加速推进DeepSeek大模型落地的关键时期,众多高校已初步完成部署,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然而在算力资源调配、应用场景开发及安全治理方面仍面临普遍性挑战。本次专题工作会汇聚院校及行业代表,围绕“ 筑基(基础建设)-探路(实践创新)-共治(生态协同) ”三阶段发展路径展开 , 旨在分享大模型部署及应用实践经验与应用场景,共研生态共建的技术路径与协作框架。
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贾韬到会致辞。贾韬指出,此次会议是专委会组织的第二场专题工作会,2月18日的第一场会议聚焦于解决“有和无”的问题。仅仅一个月,各高校在大模型部署和应用上已取得实践成果,此次会议议题更加丰富多样、深入具体。这表明技术与方案不断迭代,在应用过程中催生出各种问题,让议题极具吸引力,吸引众多参与者莅临现场。贾韬希望通过技术交流与学术碰撞,让大家获取更多知识,推动重庆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为重庆高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共同探索未来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
浙江大学信息中心教育技术部部长汤显峰介绍了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涵盖“网上浙大2.0”“西湖之光”算力基础设施及“浙大先生”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等项目,体现了浙大的长期积淀与持续创新。介绍了在教学方面,智能体用于智能辅导、作业批改和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如“学在浙大”平台的课堂问答助手和AI助教,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科研上,智能体辅助文献梳理、信息获取和学术生产,“AI科学家”高效处理海量学术数据,加速科研进程。此外,学科智能体助力专业领域,如AI辅助机械设计、慧学外语等。浙江大学还构建通识、学科交叉、产教融合课程教材体系,提升师生素养和创新能力,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科研智能化发展。
华为重庆计算业务经理谢从盛详细阐述了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架构、发展路线和应用落地,以及华为昇腾AI芯片为其提供高效算力支持。展示华为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推动AI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
火山引擎教育行业方案架构师王弋介绍了火山引擎凭借其在机器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出了AI原生校园解决方案。利用AI优化校园管理和教学,提供智能管理、教学互动和学生体验提升的方案,助力高校构建智能化校园生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长江师范学院信息中心主任谭海军分享了AI轻量化部署与服务的实战经验。详细介绍了在算力资源不足情况下本地化部署DS的软硬件环境和技术架构,实现支持统一身份认证的混合云部署。分享在建设本地知识库如何化解从“文档入库”到“问题可信”的堵点,并提炼“语义向量对齐”“文档预处理”“场景化模板”“增量更新”“团队协作反馈机制”等实战经验。为高校AI建设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案例。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何小兵带来了AI驱动成果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的精彩报告。何教授提出了教什么?学什么?怎么评?如何分析和应用评价结果的问题。阐述了AI多模态数据交叉融合使过程评价成为可能。重交的做法是强调将质量管理走向质量文化,构建评价新生态,评价课程体系与基层教学组织,推动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定制化评价,助力教师个性化成长;改变学生评教模式,关注学习效果全面提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信息中心主任姚富光主持了交流研讨。浙大汤显峰就人工智能全面部署规划与实施路径,哪些智能体适合深度融合进平台、哪些智能体适合做成独立工具等问题介绍了浙大做法;重庆银拓石浩介绍了大模型部署和应用搭建总结的具体算力测算和知识库调优经验。为会议带来了更多的互动与思考。
会议最后,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贾韬作总结发言。本次会议“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从浙大的先进经验到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具体实践,会议不仅实现了知识的高效传递,更促进了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单位间的深度互动与相互启发。这种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交流模式,无疑是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时针对大模型应用步入"深水区"的现状,我们需清醒认知:技术部署需与生产力提升强耦合,量入为出、精准投入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教育技术专委会,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