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气“雨水”时节,万物复苏之际,“2025年度重庆市高等学校生成式AI支持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专题工作会”在重庆汇聚教学设备有限公司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汇聚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与重庆迪灿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会议围绕“GenAI赋能高校治理与教学创新”的主题。吸引了近百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同探讨Gen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与未来发展。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余志祥到会致辞。余志祥指出,学会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学会的工作要点之一就是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及高校的治理。余志祥希望与会者积极提出创新建议,共同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革平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春节期间我们不仅享受了家庭团聚,DeepSeek的火爆也让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刘理事长强调,技术应用需回归教育本质,聚焦教学场景需求,探索“AI+教育”的融合创新路径,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去更好的服务学校。同时他鼓励参会者分享经验、共同探索,推动重庆市乃至更广泛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对教育各方面的深度赋能。
深度分享:技术赋能与场景实践深度碰撞
重庆汇聚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品牌经理姚青青女士以“教育装备制造业与DeepSeek的融合创新”为题,带着我们深度认识汇聚,并展示了智能教学设备与生成式AI技术结合的实践。她提出“场景驱动、数据赋能”的理念,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室、教育管理与资源优化等应用场景,印证AI技术对教育装备智能化升级的推动作用。
西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黄俊杰教授分享了“基于动态信息的校园大模型建构实践”,他从RAG技术、西大百事通、DS部署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黄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们团队如何通过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和Moka Massive Mixed Embedding (M3E) 模型,构建了一个高效的知识库系统——“西大百事通”,该系统不仅能够精准回答师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还通过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和混合检索算法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这一创新实践展示了生成式AI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黄教授的分享引发了现场的讨论小高潮。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方案部技术总监张家宁围绕《DeepSeek行业热点与解决方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张家宁先生首先介绍了DeepSeek这一前沿技术的核心优势,特别是其在文本生成和复杂推理方面的能力,并形象地将其分别比喻为“大模型中的‘文科生’”和“大模型中的‘理科生’”。他详细讲解了DeepSeek如何通过强化学习等方法显著降低训练与推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还展示了DeepSeek在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及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他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轻松愉悦的讲解方式,让参会者对DeepSeek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迪灿科技研发部产品经理蔡庆以《对DeepSeek的理解与应用&自研AI应用平台》为题进行分享,提出了对DeepSeek的认识及如何对接。并展示了自研AI平台”立搭“,该平台可自由定制AI问答机器人。可发布到多个渠道进行AI服务,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覆盖全场景应用;同时立搭可以接入多种本地模型或API,让用户在立搭即可使用到多种模型,团队节后开工后第一时间就把DeepSeek接入平台。蔡经理的分享展示了迪灿科技在推动教育技术进步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互动交流:思想碰撞,激发灵感
在互动环节中,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燕清教授主持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交流研讨,多位高校专家领导就生成式AI在高校治理与教学创新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这场思想的碰撞不仅加深了参会者对技术的理解,也展现了未来更多的可能。
总结展望:协同创新,共筑智能教育新生态
会议最后,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贾韬教授作总结发言。贾校长针对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与建议。他指出,在信息化管理中,明确概念、了解技术边界是避免被市场误导的前提。贾校长强调了安全性和数据隐私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探讨了如何高效部署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提倡利用轻量级模型应对不同场景的需求波动。最后,贾校长呼吁行业内外共同思考并探索更优解决方案,以促进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等领域。
本次会议立足前沿、聚焦实践,通过学术研讨、案例分享与跨界对话,为GenAI技术赋能高校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未来,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凝聚多方力量,共同书写智能化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庆答卷”。
教育技术专委会秘书处,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