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支撑。”刘宴兵表示,面对新时代对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持续强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如何发挥高校龙头作用?持续实施一流学科攀登计划,打造“双一流”建设第二梯队
问:如您所说,高等教育是龙头,下一步,全市将如何增强高等教育战略发展支撑力?
刘宴兵:一方面,我们将积极推进国家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如加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力度。持续扩大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稳妥有序推进高等学校设置工作,指导市属高校科学做好分校区建设。
另一方面,我们将持续实施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强化“双一流”方阵,大力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晋位争先。强化梯队建设,遴选一批学科基础好、特色优势突出高校,打造“双一流”建设第二梯队。
第三,强化激励约束,以“亩均论英雄”引领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流专业提质计划,深化“四新”高校建设,建强30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确定2024年为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年,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高校聚焦社会发展需要设置新专业,推动理工农医类本科在校生规模占比达55%以上。
第四,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对接产业链“卡点”和“卡脖子”攻关项目,通过“揭榜挂帅”“企业出题”等模式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鼓励支持高校积极争取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科研平台,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引导校企院所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创新策源能力实现量级跨越。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所有制、科研成果评价改革创新。深化高校社科管理改革创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打造“渝字号”高校社科品牌。
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重庆将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
刘宴兵:首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 教育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施方案》,构建部市协同推进机制,统筹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
其次,推进“双高”“双优”计划,一体设计实施国家、市级第一轮“双高”“双优”计划绩效评价和新一轮项目遴选建设。全力推进职业教育本科促进计划,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递进培育。优化中职高职、中职本科、高职本科衔接贯通培养。
第三,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全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和实践项目。组织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好职业教育活动月。
如何培育优质人才?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问: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资源。对地处西部的重庆来说,全市教育系统将如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保障能力?
刘宴兵:下一步,我们将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设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核心教材、一流核心实践项目;大力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419”计划,建好用好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完善适应产业链、创新链的人才链;同时,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行动计划,做好学位管理工作。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进职普融通,探索开展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结对式”融通试点,推进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全面落实“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实施方案,分级分类组建和实体化运行多跨协同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科教融汇,实施职业院校科研能力帮扶提升工程,支持职业院校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实施科教协同育人。
来源:重庆教育,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