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同期活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论坛围绕“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等专家作报告。论坛由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葛坚,副院长余倩主持。
张大良致辞
张大良指出,我们要站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思考和把握育人的使命责任,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要坚持出英才出大才培养目标,着眼长远、夯实基础。要着力培养学生坚定的家国情怀和法治意识、深厚的科学基础和人文素养、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宽广的战略格局和国际视野、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三要坚守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优势转化、自主培养。要推动学科交叉、跨界整合、开放融合、创新聚合,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服务人才自主培养。
吴健致辞
吴健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机器革命融合叠加,深化了模式创新,拓宽了核心理念,锐化了策略方向,对拔尖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她期待各高校、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各展其才、精诚合作,肩负起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使命,在创新尖端中共同探讨培养时代高才的新策略,齐心协力落实培育杰出人才的新方法,在引领潮流中并肩构建教育新典范,共同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顶尖人才培养体系,飞跃新界限、攀登新巅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卓越力量。
陈云敏作专题演讲
陈云敏作题为“大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为己任——从科学研究看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专题报告。从科技创新的角度阐述探索的重要作用,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四要素”模型,指出探索能力在素能模型中的重要地位。陈云敏认为,大学要传授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面对未知、应对不确定性、复杂性的基本手段。要将创新设计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加速学生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基本素质。
梅赐琪作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以“正视创新教育中‘先基础’还是‘先上手’的抉择难题”为题,深刻探讨了创新教育中的矛盾难题,强调了无论选择哪一路径,真正的目标是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土壤,让每位学子都能在其中茁壮成长、绽放创意。
章俊良作主旨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章俊良以“以现代书院制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深入阐述了线下实体书院与线上虚拟书院两个维度的创新实践,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书院制和学术共同体,不仅强调了对基础学科学生的全方位自主培养,更融合了线上线下资源,为拔尖学生打造了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和实践平台。
孙广中作主旨演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孙广中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深度解读了该院对于精英人才的创新选拔和因材施教的独特方法,在持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该院不仅作为教学改革的试验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规律,更是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拔尖创新人才。
王骏作主旨演讲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骏以“荣誉学院的拔尖人才培养之路:基于匡亚明学院发展历程的思考”为题,深入阐述了荣誉学院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探索的先锋,推进跨学科的课程组织和专业培养,强调了以基础学科为核心的融合与交叉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的关键作用,展现了匡亚明学院在这一伟大使命中的决心和担当。
葛坚作主旨演讲
葛坚以“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的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浙大竺可桢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深入探讨了从历史、现实到理论三重逻辑下的拔尖人才培养策略。结合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的发展历程,详细阐释了如何结合国家战略,通过贯通培养、导学赋能和使命激发,为中国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凸显了拔尖育人的实践智慧和方法选择。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浙江大学承办。来自全国高校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的举办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拓了新思路,对新时代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作了有益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