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共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

2022-12-29 admin 388

1.png

12月27日,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在这场以“新时代·新征程 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主题的论坛上,多位知名大学校长、党委书记谈及“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问题。

澎湃新闻注意到,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位校长谈到,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学科类别以及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要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更加注重以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站在科技发展前沿,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并做到因材施教。

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现有学科体系划分过于陈旧,需要革新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论坛上指出,站在世界看教育,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全世界高等教育都将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各国高等学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面临着一次同样的新的技术革命,这是挑战,也是需要抓住的机遇。

站在中国看教育,面对这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如果我们想走在世界之前列,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就应该主动开辟新赛道,引领世界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王树国看来,在新旧技术的迭代周期显著加快,新技术的发展超出我们的想象的背景下,如何实时地把这样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新的发展内涵融入到育人之中,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破解的问题。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必然会出现一种新的大学形态,新的教育模式,新的育人模式。

站在自身看教育,王树国认为,基于以上两点描述可以看到,我们现有的学科体系的划分过于陈旧,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基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学科类别。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时代的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新时代的新形态的变化不相适应,需要去改变和变革。这需要高校共谋发展,开辟更多的新赛道,引领未来发展,把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破解中国乃至世界所面临的共性难题,真正让中国站在世界之巅,引领未来高等教育之发展,为中国乃至为世界,作出中国高等教育应有之贡献。

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有组织科研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在论坛上谈到,大学要坚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核心的位置,大力支持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培育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接续奋斗,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林忠钦认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要不遗余力地把育人为本作为自身的战略选择,将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学科养成融为一体。同时,强化因材施教、分类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更加注重以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站在科技发展前沿,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培养真正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林忠钦指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既聚焦需求,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也要立足长远,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全面提升大学服务国家的能级。科教深度融合发展是创新型大学建设的重要特征,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持续探索。这要求大学进一步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革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把世界一流成果、世界一流团队和培养一流人才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激发学生的报国志向、学术志趣和行业情怀,培养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拔尖创新人才。

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学科交叉融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核心任务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骆清铭认为,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力点应该放在“个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骆清铭介绍,近年来,海南大学结合区域发展目标和学校自身定位,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学生在专业的选择和课程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一定条件下自主选择专业、选择课程和授课教师,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海南大学实行书院制改革,不同学科门类、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按照社区管理的模式组建成各具特色的书院,为相互学习借鉴、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提供“熔炉式”反应,有效解决完全学分制后学生管理模式的新需求。

高等教育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骆清铭认为,关键是学科交叉融合,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大学要把过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转变为“国家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吉大党委书记姜治莹:应探索新机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认为,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责任愈发重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并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的时代责任。

姜治莹表示,高校应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高教战线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继续创新发展模式,改进大学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关于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姜治莹表示,高校应发挥汇聚人才高地、培养人才基地作用,完善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体系,培养和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等。同时,要破除政策性障碍和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机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要加快重大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在破解世界科技前沿难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产业发展等方面培养造就更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姜治莹还指出,应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做到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并促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内洽。

姜治莹还提到,要切实促进教育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出身、不同特点的人,都能获得最适宜其自身发展的教育结果,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姜治莹说,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着力建立高校分类发展体系,注重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双一流”建设,注重本科人才培养的“双万计划”,注重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等。

来源:彭拜新闻,2022-12-27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