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克: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内涵特色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

2025-01-09 admin 78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建设,提出了高质量高速度内涵特色发展‘12334’战略思路,旨在实现学校的全面转型和升级。2024年学校围绕“12334”战略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工作,取得了部分成绩,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一、改革背景

(一)外部客观条件变化所带来的思考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1992—2023年期间,我国人口出生率从18.24‰降低到6.39‰;在同一时期,当年出生人口数从2119万降低到902万,0—14岁儿童人口从3.23亿减少为2.31亿。人口出生断崖式下跌带来的危机已经非常明朗。

中国大学招生情况显示:2023年报考人数1078万,高校招生913万,其中,本科430万,高职483万;202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1179万人,历史最高。说明中国大学在校学位数(不含硕博学位数)至少不低于1179万人。

上述两点已经能够清晰的推算出,十年后高等教育(包含所有层次)将必然面对强烈冲击,没有退路。这是事实,必须面对,必须提前部署对策和措施。

(二)学校内部学情校情分析

五低即学生专业基础低学生综合素质低办学条件水平低财务支持水平低管理治理水平低

前两低主要是生源质量低的问题,即低起点生源

学生专业基础低。由于这部分生源的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存在困难。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导致专业知识学习半生半熟。也可能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难以独立解决问题和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综合素质低。学生可能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上课不带书、看手机、不完成作业。学习持消极态度。他们可能认为学习无用或难以取得好成绩,因此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在这种态度下,他们可能只是来混个毕业证,而不是真正为了学习和成长而来。也可能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素质的缺失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后三低主要代表学校综合运营水平低下的问题。

办学条件水平低。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薄弱,如生师比高、教师流动性大、专任教师水平少且水平参差不齐等。此外,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比例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受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流动性较大,增加了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由于基本办学条件不足,所开设的专业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财务支持水平低。民办高校主要依赖私人投资或筹资兴办,经费筹措渠道相对单一。这导致学校的后续运作资金无法保证,处于一种以生养校的阶段。其次是财政支持乏力,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民办高职教育的引导,但在财政投入方面仍然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民办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在其整体经费来源中占比仍然较低。第三是学费收入面临瓶颈:学费收入是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高考生源数量的逐年下降,学费收入也面临瓶颈。第四是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透明度,可能影响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学校的财务信誉。

结果就是办学经费不足或者资金浪费,导致教学设施建设滞后、实训场地建设不足或设备更新缓慢,影响办学质量。

管理治理水平低。在实践中,学校管理人员水平低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理念缺失,存在大量的管理漏洞和盲区,增加了管理难度,出现管理混乱和违规行为频发的问题。体现在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管理水平不高还会引起师生关系紧张,这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加剧学校的管理难度。

二、具体措施

(一)确立高质量高速度内涵特色发展‘12334’战略思路

“12334”即建设重庆市一流、中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为目标(1),推进学校高质量高速度内涵特色发展(2),着力打造共同逐梦、共同成长、共同拼搏的学生、教职工、投资方、学校、社会等多方受益的共同体理念(3),以优秀传统文化(大足石刻)育人、优秀综合素质能力拓展训练、优质特色专业建设为特色(3),实施重大内部体制机制改革、重大重点平台的打造、重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推进、重点特色专业群项目培育为支撑(4),全方位推动学校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明确了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和路径。

(二)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开学前,学校举办了两场全校范围内的针对性培训,旨在促使师生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引领全员共谋发展;同时,全面阐述了学校高质量高速度内涵特色发展的思想、理念、方向和路径。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师生员工开展了知校·爱校·建校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开展了四说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提高了全校师生的认识水平,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觉悟,为学校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搭建以三驾马车为支撑的组织机构保障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学校围绕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重构了三架马车,即三个大部制,成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核心支撑组织构架。第一是学生工作部:包括校团委、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心、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拓展训练中心、课堂督学工作团队,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心理咨询疏导、综合素质拓展训练、两团(社团班团)融合发展等学生教育、养成和指导工作。二是重组教学工作部:把教务处、竞赛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处融合一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教师学生的技能大赛以及产教融合等相关工作的一体化的推进。三是成立学校质量管理中心:包括学校质量管理中心、督导办公室、学校考核办公室、追责问责办公室。负责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进行监督、考核、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学校出现的失职渎职行为、重大责任事故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追责问责。这三架马车的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互协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机制。

(四)创新并重构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考核评价制度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证。

首先是厘清了全校二级部门的职能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了各个部门和岗位人员的职责;其次是制定辅导员、学工书记月度绩效考核制度,坚持自己的娃儿自己抱的管理责任原则,一课四责一室四责的统计数据每天在官方网站公布,建立以业绩为导向靠数据说话的月度动态绩效工资奖励机制;第三是完善课堂质量管理系制度。包括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考核办法、优秀课堂主讲教师考核办法,学籍成绩管理办法等。第四是制定出台了课堂质量评价考核办法、教师年度考核业绩考核办法;二级学院年度业绩考核办法;追责问责实施办法、追责问责实施细则等20多项新的文件。第五是建立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督学日报》、《督学周报》、《督教月报》、《督导月报》信息公开制度,《督学日报》每天在学校官网上向全社会公开。从而全方位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机制保证。

(五)建立了以两督两优为核心的多方共建共管的课堂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深入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一是建立以课堂质量为导向的一课四责的专职督学机制和专兼职督导机制的教育教学业绩考核评价及奖励制度。一课四责责任机制是指:任课教师负主导责任,学生负主体责任,辅导员负教育责任,教学系统与学工系统负领导责任。学校成立了专职的督导管理团队:由资深的教授专职组成,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编制质量快报,每周向全校发布,出现教学问题和课堂管理问题直接进行追责问责。学校还由6位专职老师组成专职督学团队,建立查课制度:监督学生上课考勤、怠学,并编制《一课四责快报》每天向全校发布并在官方网站向全社会公布。第二是以两督的数据为依据,设置了两优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即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学生学习过程管理优秀教师,如果这两项考核不合格的,课时量必须打折计算,优秀的必须奖励。其业绩与年度考核、绩效工资、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业绩累分制纳入职称评定晋级的重要业绩依据。

(六)坚持综合素质能力拓展与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并重原则,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一个明显的短板。为此,我确立了综合素质能力拓展与专业素质能力培养并重 的原则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思路,量研制课程标准。由3大课程模块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1)必修课程模块:(2)综合素质拓展训练课程模块:该模块是特色鲜明的素质能力课程模块体系,重点解决学生内在修养外在形象的问题;(3)专业课程模块。为推动该项工作开展,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拓展训练中心,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

为进一步夯实综合素质能力拓展,我们设计了 八环成长链(特色课程开发+素质能力训练基地+素质技能训练教学团队+学生社团实体+竞赛活动项目+社会实践基地+素质能力考评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加适合于校情学情、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让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基本保障,为学校的下一步的高质量高速度内涵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基础性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相结合的薪酬分配机制。

第一是调整完善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内部治理机制,落地办学的基本职能定位。立足高效精简、开源节支的原则,重点突出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凸显办学特色优势。第二是推进和完善全校部门(岗位)三定(定职能、定编制、定职责)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明确规定校级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和职责范围;明确规定部门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职能职责边界。第三是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作为内涵建设激发活力的重要杠杆。实施基本工资+基础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薪酬结构模式制度改革。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靠业绩、靠贡献分配的有二元薪酬制度改革。

(八)凸显科技+”赋能的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以群建院改革,逐步优化专业结构调整。

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重庆“33618”产业体系建设,我们重构了辨识度明显的特色专业集群。以行业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赋能特色专业群,用智能(数智)制造专业群赋能智能+雕刻艺术(大足石刻)专业群数智+服装纺织专业群(办学传统优势);凸显科技特色辨识度明显的专业群,以产业导向、学科导向、岗位群导向、技术核导向重新调整专业群布局,形成一优两特六大集群八大门类协同发展的专业布局,并以专业集群构建六个二级学院。彻底调整能够招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的游击战思路。

(九)以重庆市纺织服装产教联合体为突破口,凸显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推进双高建设。

数智+服装纺织专业群(办学传统优势)作为科职院的特色专业群,学校以此为契机,推动成立了重庆市纺织服装产教联合体,联合体联合了重庆市内优秀的纺织服装企业、协会、中高职及高等院校,集聚了优势的行业资源,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平台。与印尼诺司马威国立理工学院建立合作办学的关系,学校走上了国际合作的新道路。这为我校高质量高速度内涵特色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2025年进行双高校建设与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接续工作

内涵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开展相应的工作。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风校风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基本具备了进入下一个改革模块的条件。接下来,学校将重点完善与创新体制机制与各项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完整的人事聘用、考核、激励制度体系,重构以业绩为导向的职称(职务)晋升评价体系。开展从大类办学向以群建院办学转变的工作,计划3-5年内学校整体向工科类高职院校转型;加大师资和实训基地的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开展高质量培训与交流,提升各学院管理者思维与能力;指导各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开展四个合作五金建设;各学院坚决落实人培方案,制定符合学情校情的课程标准;各学院全力推进一院一品文化育人建设工作。实施重点工作落地、检查、反馈、提升的闭环链条,全方位、系统性地提升学校工作,助推学生发展、支撑学校开展新双高建设,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作者 王顺克,重庆科技职业学院校长

2025-01-09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