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赋能应用型工业大学建设

2024-09-30 admin 150

重庆文理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重点聚焦健全立德树人、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人才发展、开放合作、社区治理等六大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全校大讨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应用型工业大学建设步伐,积极贡献教育强市建设。

一、聚焦人才培养,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一是切实抓好七大思政。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思政、环境思政、网络思政、社区思政、一体思政七大工程。二是切实优化培养方案。全面对标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要求,深入优化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按照“版+级”的思路,重构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绘制应用型工业大学建设人才培养全景图。三是切实推进培养改革。遵循“尊重差异、多元选择、个性发展、各美其美”的适合教育理念,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将“合格+”多元升级为“一流+”多元模式,围绕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共组建卓越类、国际类等多元人才培养实验班近40个。

二、聚焦服务产业,健全学科发展体制机制。一是不断优化二级学院设置。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求为牵引优化二级学院设置,撤销合并5个学院,新设立汽车工程、电气工程等2个学院,更名2个学院。其中理工农学院9个、占60%,文科类学院总数压减4个,基本完成应用型工业大学二级学院四梁八柱搭建。二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全面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建强材料与化工、机械、电子信息等10个硕士学位点,做精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3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全面优化本科专业设置,计划到2028年在招专业数由62个调减至50个左右。三是不断优化产教融合机制。全面落实“教育强市区县行”行动,以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和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充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明晰合作模式,引导行业企业资源进校,积极构建一所高校对接一个区县、一个团队聚焦一个领域、一名教师专注一个企业的产教融合新格局。

三、聚焦科研产出,健全科研创新体制机制。一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探索建制化科研组织模式,成立跨学科、跨领域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团队,组建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优化重组现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进一步聚焦研究方向,提升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能力。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创新药物、新材料、绿色环保、智慧农业等领域打造一批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高能级平台。二是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健全人事、财务、科研、学科联动机制,构建以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成效为核心,以标志性成果产出和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贯通的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以重大科研成果产出评价二级学院科研管理成效,激发科研主体创新活力。强化科研评价结果应用,完善平台、团队、项目、专职科研岗、岗位聘任等准入退出制度。三是持续细化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加快国家级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等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权益让渡”“先使用后付费”“先投后股”等转化科技成果模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转化自主权。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做大做强专利池。

四、聚焦教师发展,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是以绩效分配改革为牵引。完善绩效激励机制,探索“一级分配和二级分配并存的”多元分配模式,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加大绩效工资分配改革力度,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薪酬发放、重大奖励等紧密挂钩。完善聘期任务设置与目标考核,严格落实考核制度。对未完成岗位任务的人员进行降岗、转岗处理,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全面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以引育高端人才为核心。对接学科需求精准引才,通过铭旌学者论坛、学术会议等多种渠道,开展海外引才专项行动,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柔性引进人才机制,力争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升级优化“铭旌学者计划”,打通青年人才“快速成长通道”。加大青年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力度,拓宽其国际视野,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三是以强化人才服务为保障。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政策落实和服务到位。深化职称改革,实施分类评价。健全保障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制度。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弘扬尊师重教、崇尚学术的良好风尚。

五、聚焦合作办学,健全开放合作体制机制。一是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特色。对接“三农”需求,充分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为核心的“五基地两院一联盟”乡村振兴平台体系优势,全面构建“个十百千万”乡村振兴服务体系,不断增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贡献度。二是提升对外合作交流亮色。依托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中俄科教合作交流平台”,持续加强对俄合作深度和广度,加快推进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建设,推动“2+2”联合培养项目向“3+1+2”模式转变,持续拓宽对俄合作专业数量。重点开拓“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家留学项目。三是提升服务地方发展成色。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持续深化与该区域23个地方政府、11个高新区开展深度合作,不断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六、聚焦学生成长,健全社区治理体制机制。一是深入探索接诉即办机制。运用系统观念整合各类育人资源,及时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探索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实现清单化运转,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深入探索智慧学生社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141”学生社区大数据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学生社区治理1个数据中心,建立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办公、智慧娱乐4大校园场景,建成1张网格化管理网,构筑智慧学生社区,实现学生事务的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精准管理,全面迭代升级学生社区治理体系。三是深入探索学生自我管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作用,鼓励学生承担社区日常管理、活动策划、问题解决等工作。将学生参与社区建设情况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明确参与要求、实施多元评价、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2024-09-30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