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服务新质生产力 释放数智重电新动能

2024-04-24 admin 221

1.jpg

核心提示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大时代场景中,面对教育强国建设重要历史使命,职业教育如何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职教力量?

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化新专业结构布局、有组织的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支撑重庆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提高供给力 数智之力赋能人才发展

今年初,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数智重电建设专题会举行。会议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数智重电建设”“教育数字化核心议题展开总结、规划与指导,提出学校将瞄准日常运行、校园服务、教学服务、校园生活、师生数据、领导决策六个方面,建设重电61”,赋能高端数智人才培养,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支撑数字重庆建设能力。

新质生产力蕴含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开放协同的发展理念。学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厚植人才发展新生态,形成灵活开放的育人格局,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质人才保障。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卫平说。

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命题,学校发挥电子信息特色办学优势,以智慧教学网络学习空间为主要载体,以在线课程开发推广、数字平台搭建运用、产业学院和基地建设为重要途径,构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数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创新能力水平、职业专业技能和智能化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依托ICT学院等16个产业学院,搭建了华为实训基地、华为认证培训中心、ICT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等实训平台,厚植数字化教育土壤,丰富人才培养智慧养分。依托智慧教学网络学习空间,打造出承载教学资源+教学数据+智能分析云端大脑,将日常教学全过程纳入、输出、转化,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氛围。开发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立起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递进的课程资源体系;打造重电超融合云平台、重电智慧教学平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协作学习。

目前,学校成功入选世界职业教育大会职业院校智慧院校50强,已主持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开设9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开发13个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字化课程近千门、数字化资源达到了22万余个。每年为全市输送大数据与智能化等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000余人。近5年,培育数字化交叉融合型人才3万余人,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345项。

提升生命力 对接产业优化专业布局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围绕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区域产业发展新方向和职业结构新变化,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以优势专业为核心,着眼智能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按照技术基础相同、职业岗位相关等原则,优化重构14个专业群。

学校14个覆盖面广、硬实力强、影响力大的专业群,包括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两个国家双高专业群,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两个省级双高专业群,金融科技、智能医疗装备技术等8个新兴特色专业群,在实现专业群数智化升级的同时,要精准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重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是学校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的创新实践。学校围绕学生岗位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能力本位,校企协同通过六步法构建岗位导向的专业课并归并模块。坚持学生中心,推行专业可选、课程可选、进度可选、增量学习三选一增机制,为学生提供点菜式课程服务。坚持通专融合,整合通识基础和专业基础两平台课程,通识拓展、专业方向和专业拓展三模块课程,形成两平台+三模块课程体系。

专业群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学校拓宽学生成才通道的积极探索。学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行双向选择、适时分流、适量增补的动态调整机制。以通用化设计的全日制教学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系统化设计的卓越人才试点班培养卓越复合型人才,以定制化设计的师徒制工匠工坊班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如今,学校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18个,入选国家级双高专业群2个、省级4个,7个专业全国第120个专业全国前3。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获一等奖3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智化专业群的提档升级,学校在建设西部职教基地产教联合体的基础上,推进多方共赢·多元共享·多域共生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促进教育链与资源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全方位融合,形成了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新生态。

加强支撑力 研发服务激发科创活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发挥西部职教排头兵的作用,勇立科技创新的潮头,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学校聚焦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表示。

而行,值提升。学校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联动微电园等重点园区,联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西部智联创新中心等,共建大数据与最优化研究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国内首个数联网节点设备,打造了西部第一个智能网联校园应用示范场景,建设重电e国家级众创空间,建有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精密加工及在线检测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推广中心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成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士专家工作站”“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

聚焦成渝地区重点产业布局,面向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学校依托高端领军人才,形成了行业数据空间、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重点科研方向,搭建了产学研用共建科研平台,探索出园区(企业)出题、学校立题、平台(团队)破题的职业院校科研平台发展模式,构建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的技术创新链条,推动科技创新水平迈向质的飞跃。

据统计,学校近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3项,143项技术创新成果助力800余家单位数转智改,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7.88亿元。科研成果累计转化为教学资源648个。互联网+”金奖累计斩获7金,成为重庆唯一连续3年获得金奖的高职院校。10项成果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职第一。研发的大光敏面APD芯片获中国激光金耀奖铜奖。

来源:重庆日报,2024-04-20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