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文理学院“四强化、四助力”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2-05-10 admin 770

1.党委书记孙泽平开展 涂铭旌院士“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先进事迹宣讲_副本.jpg

重庆文理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提升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强化政治引领、政策保障、分类发展和分层激励,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创建区域性、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重要支撑。

2.党委书记孙泽平亲临学校“说课程·教改课”比赛现场指导_副本.jpg

一、强化政治引领,助力良好师德师风形成

一是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摆在首位。学校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制定《进一步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研究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机制、宣传机制、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惩处机制,党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决定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二是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机制出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将师德教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师培训的第一模块,组织全校教职工分批次参观新材料研究院,学习涂铭旌院士“大爱无疆、科教报国”的家国情怀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鼓励广大教师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举办师德先进典型优秀事迹报告会,持续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并获市级立项。

2.校长黄伟九亲临学校“说课程·教改课”比赛现场指导_副本.jpg

二、强化分类发展,助力教师发展能力提升

一是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全覆盖。通过重庆市岗前培训、校内入职培训、二级学院实战培训、学校新进教师预演课验收等环节,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新入职教师必须经过助课、试讲、考核等环节,获得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培训部门颁发的证书,方可主讲课程;促进新进教师从学习者向合格教师角色的转变,较快适应高校教学要求与环境。在学校绩效分配考核中设置“新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量”,确保新进教师第一学年主要从事备课、听课、辅教等工作。二是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全方位。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教师通过学习促进教学能力提升。学校每年组织近2000人次参加包括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分类发展、教学创新等各层次各类别培训,实现月月有培训,中青年教师全覆盖。三是教师发展“跨界研修”全周期。按照教师成长的周期与规律,推进跨学科门类、跨专业课程、跨行业企业、跨国内外高校开展跨界研修,实施18个“跨界研修”项目,推动500名余名教师深入全市近400余家企业,开展项目合作1000余项,支持284名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培养437名“双师双能型”教师,现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60余人次,翟福强荣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金奖(全国共57个)。

3.副校长漆新贵参加学校”修业大学堂“教师培训沙龙活动_副本.jpg

三、强化政策保障,助力教师投入本科教学

一是搭建各类教学竞赛平台。学校“说课程·教改课”比赛每两年举办1次,已坚持开展7届,党委书记、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亲自深入一线指导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学校教师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劳动和技能竞赛、重庆市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和重庆市本科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等奖项100余人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线发布“2021版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我校位列全国600余所新建本科院校第8名。二是出台系列激励措施。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评价,先后出台《一流教师发展行动计划》《职称申报条件(试行)》《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教学建设与研究绩效核定办法》等系列文件,对在市级及以上教学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与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同对待,在职称评审中对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或重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或重庆市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的教师,在晋升副高职称时对科研业绩条件不做要求,切实增强教师抓好课堂教学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师副本.jpg

四、强化分层激励,助力应用型教学改革

一是实施教师分层激励。着眼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设置教学新秀、优秀主讲教师、首席教师、教学名师和资深教学名师等层级,创新了教师教学档案和教分银行等实现机制,开辟了一条具有普适性、梯次递进、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分层进阶”新通道,变“铺砖式”堆砌为“垒砖式”成长,变“共性化”培训为“个性化”培养,变“点状化”奖励为“群体式”激励,极大激发了教师参与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热情。2021年,我校评选出首批教师分层激励获奖教师共34人,已经成长涌现出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2人和“重庆最美女教师”1人。二是开展“微项目”研究与实践。针对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真问题和小问题,鼓励教师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打造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师教学特点的云班课、智慧教学、对分课堂等多种特色教学范式,组建教学改革试验共同体,构建新型教学学术组织形式,共同研究教学改革前沿课题,协同推进教学改革探索,建设示范课堂116门,获批国家级课程(含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3门,获得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项,6个课程团队获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认定,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8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60项(位列西部高校前3位)。

重庆文理学院,2022-05-10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