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字重庆建设同频跃动 加快重庆数字教育迭代升级

2023-09-07 admin 266

新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触摸数字中国建设脉搏,与数字重庆建设同频跃动,重庆教育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加快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今年来,重庆教育数字化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资源供给、融合创新等方面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透视发展之路,行动脉络清晰可见:重组教育资源,改变教师的“教”;创新教育模式,改变学生的“学”;改革教育评价,改变传统的“评”;变革教育治理,改变政府的“管”。

乘数字之翼,迸发展之力。目前,我市已立项建设11个市级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县、500所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开通率达100%,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达100%,海量优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成功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等。

数字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我市将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数字重庆建设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教育“1+1+1+N”体系建设,聚力夯实1个教育数字底座、建强1个智慧教育平台、开发1个数字教育大脑、打造N个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教育特色应用场景,努力打造中西部数字教育新标杆。

“数”前行、高校领跑。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技术创新策源地,我市高校识势、用势、造势,在教育数字化发展中勇挑重担、开拓进取。来看我市6所高校如何为全市教育数字化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乘“数”而上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重庆师范大学 数字赋能 走出“智慧重师”创新路径

1.jpg

文脉深厚,教泽流长。重庆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学校始终秉承“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立足西部、扎根重庆、服务全国,构建了完备教师教育体系。

发展无止境,创新正当时。新时代,重庆师范大学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推动数字重庆建设在学校落实落地,开启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征程,努力走在智慧校园建设前列,为学校教学质量、行政管理、服务师生水平的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幅教育数字化的壮丽图景尽情铺展。

从简单应用到深度融合

校园运行加快走向智慧化

1999年开始建设沙坪坝校区校园网,2008年完成大学城中心机房建设,到2010年启动“数字校园1.0”建设,2016年开启“智慧校园”,2020年全面开展信息化新基建,5G实现全覆盖,再到如今全校信息化的“智慧重师”……一路走来,重庆师范大学高瞻远瞩,紧跟数字中国建设的步伐,锚定“智慧化”战略高点,把信息化建设内嵌于学校高质量发展之中。

于重庆师范大学而言,智慧校园不是简单地贴一个标签,而是推动信息化整体迈上新台阶。学校先后制订发布《重庆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重庆师范大学信息化项目建设实施细则(试行)》《重庆师范大学“十四五”智慧校园建设专项规划》等文件,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逐步使智慧校园建设有关法规、制度、政策和标准得到有效落实。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联接是实现智慧的基础。重庆师范大学从校园网络建设入手,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高速环网连接,打造“智慧重师”一张网,全网WIFI6覆盖,为智慧校园构建起坚实的网络基础。

可视化智慧校园、校园导览小助手、校园GIS地理信息系统、无纸化会议系统、场馆预约系统、办公室智能门锁、智能安防系统、智慧图书馆、智慧学工、线上集中审批大厅……伴随着智慧校园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智慧校园应用场景随处可见,实现对校园全域感知和运行监测的智能分析、研判和决策,从而更高效、更便捷地去管理校园,全体师生的满意度、幸福度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从传统教学到智慧教育

教学环境和内容内外兼修

走进重庆师范大学的智慧教室,占据“C位”的传统黑板被交互式电子屏所替代,高清录播设备完整记录教学过程,短焦投影仪、云终端供学生随时点播。

在重庆师范大学,这样的智慧教室并不鲜见。数字技术正在让教育教学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智慧教育环境是师生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支撑环境。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大力实施传统教室升级改造,重新设计教学空间,精心打造具备远程互动教学、分组协作教学、精品直播录播、大型演讲交流等功能的新型教学环境,共建设多媒体教室间198间,智慧教室33间,充分满足师生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多样需求。

海量的、全覆盖的高质量教学资源,是个性化教学实施的基本保障。对此,学校累计引进国家级认定课程总计达439门。同时,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等经费投入较大的一流课程建设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目前,学校共有数字课程310多门,其中市级以上课程102门、师范类数字专项课程44门。

不仅如此,学校还与优质企业合作,依托MEC、切片、云计算、云存储、webrtc、联盟链等技术,以边云协同方式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大宽度的5G网络基础设施和互动教学云平台,逐步推进终身学习平台建设。通过数字赋能遍及五大洲的6所“孔子学院”的教育教学,形成贯穿多阶段的互动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终身学习模式。

经过数字化洗礼,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一个崭新的“智慧重师”已经建立起来,一所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全国知名、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呼之欲出。

重庆邮电大学 “5G+”人机混合智能 跑出数字校园建设“加速度”

2.jpg

8月20日,在“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2023年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评选结果正式发布,重庆邮电大学“数据驱动和应用牵引下的全息智能学生评价决策实践探索”作为重庆市本科高校唯一案例成功入选,体现了学校智慧教育研究和数字校园建设的出众实力。

“智”存高远,“慧”及未来。作为工信部教育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单位,重庆市首批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首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创新示范项目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通过5G+人机混合的多粒度混合增强智能教育研究,赋能高等教育治理、深化数字教育改革,构建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慧力量。

创新智慧教育新途径

实现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教学,在教育效果的评估、学生成长的评价中也将大有可为。学校加强5G融合校园专网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水平,探索人才培养的‘人机混合’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更人性化的培养模式和更科学的成长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说。

据了解,学校构建以5G融合专网为核心的一体化数字基座,打造5G+AI创新应用实验室,提供5G基站实习、5G协议测试、5G虚实互通创新、5G+数字媒体应用等虚拟仿真实验,帮助学生开展5G方向的创新创业、自由探索、竞赛挑战等活动;搭建5G+AI的智慧教室和全息数字教学平台,实现了师生远程互动和沉浸式教学体验,如模拟基于“5G+AI”的柔性生产环境,开展包括视觉追踪定位、异型芯片出料、芯片检测、产品组装、成品检测等生产工艺环节的“5G+AI机器视觉”的典型应用实验。截至目前,学校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和省部级虚拟仿真教研室3个、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5门,学生在2022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现代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学校积极探索基于人机协同的多粒度混合增强智能美术教育,利用素描教学过程产生的素描图进行数据标注和训练,结合图像增强技术将每一笔绘画的检索结果实时反馈,为学生提供图画绘制优化建议,实现人工智能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步伐

探索数字校园治理新模式

“刷脸报到、吃饭、考试”不是空谈,可视化虚拟校园能够随时随地360度访问校园,运用教室学生姿态智能分析系统,为评估教师上课质量、学生学习状态提供参考……在重庆邮电大学,在线服务灵活便捷,“一网通办”深入普及,服务体验推进到位。

“用好数字化关键变量,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数字校园治理创新,构建‘数字重邮驾驶舱’等可视化场景,推进教育治理工作具象化、可量化、可评价,以‘智’领‘治’,努力构建数据整合共享、业务线上办理、运行全景呈现、决策多维辅助、考评数据支撑的整体智治工作格局,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表示。

近年来,重庆邮电大学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了数据治理与共享一体化平台,汇聚1.1万余个关键数据字段、近3亿条数据,建立起覆盖“三全育人”全链条的数据采集体系,推动教师、学生个人数据中心即教师、学生一张表工程建设,形成教育大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展现和分析的有效能力,为学校业务协同和智能决策应用提供坚强的数据支撑;打造深度融合、多跨协同、数据驱动的一网通办网上服务大厅,推进校园事务“一件事一次办”,聚焦“学生评奖评优一件事、学业预警一件事、考研指导一件事、教师职称评审一件事、校务审批一件事”,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形成智慧统计、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治理格局。

目前,重庆邮电大学“一网通办”累计服务师生900万余人次,完成线上审批服务36万余次,日均精准推送待办及消息提醒4万余条,年均支撑6000余人次奖学金评选、3500余人次校级学生评优、近200人次学校自主评审职称申报和评定,有效推动校园事务随时办、掌上办、马上办。

重庆文理学院 建设“数字文理” 加速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3.jpg

不久前,重庆文理学院顺利通过了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建设单位验收,获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第一批“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荣誉不是偶然,学校已经连续两轮获得“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称号”,并获得“重庆市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创新示范项目”,于2023年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颁发的“《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优秀应用案例”。

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重庆文理学院以自身的创新举措、独特实践,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走深走实,加速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

从顶层设计到平台建设

找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关键点

近年来,各项政策不断出台,鼓励高校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教育部高教司发布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

政策支持下,众高校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重庆文理学院乘“数”而上,瞄准顶层设计、平台建设等关键,找到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关键点。

重庆文理学院健全机制,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校级管理制度《重庆文理学院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形成了领导重视、学校统筹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建设有序推进、经费保障到位、人员落实到位的全校一盘棋的良性发展态势。

“按照智慧校园规范要求,学校‘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创新信息化建设机制与模式,打造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推动教学与学习革命。”学校负责人强调。

统筹规划,通过基础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智慧校园总体架构的搭建、数据集成工具的启用、流程设计的全局化,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统一管理、全校一盘棋的机制。

融合建设,打造了物联网、智能传感网络与一卡通系统高度集成的基础平台。构建系统核心支撑平台、虚拟校园卡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开放能力平台、运维稽核平台、综合缴费平台等,将单一的一卡通应用平台拓展为包容万物的支撑整个智慧校园运转的综合数据感知平台,实现了开放的感知、随需的接入、智能的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新技术,统一进行智慧教学平台的一体化设计,建成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能够支持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数字化建设真正赋能学校教育教学。

从一校经验到一域典范

打造更智能化的数字新校园

“数”而起的重庆文理学院,一方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另一方面对数字校园建设和运营运维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巨大辐射力。

一校经验走向全市乃至全国。学校经验先后在以“数据驱动创新,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的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西南地区2019学术年上,重庆市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现场推进会上,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以及云南省农业银行2019年智慧校园技术交流会上作主题经验交流发言,获得了与会代表高度评价。

一校模式形成示范推广效应。近年来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30余所高校来校考察和交流智慧校园建设及运营模式,形成了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氛围,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推广效应。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相关领导及技术人员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学校的智慧教室建设现场交流会,好评点赞不断。

数字化校园建设任重道远,重庆文理学院持续深化数字校园建设,强化数字化理念、智能化思维,提升数字治理能力,让数字化、智能化为学校赋能添彩。

在已经描绘的蓝图中,学校按照国家和重庆数字化变革趋势,围绕校务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大核心任务,运用5G、区块链、大数据、AI、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生态。建设先进适用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健全完善学校网络安全管理防护体系,建设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体系,建设数据治理能力体系,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打造更智能化的数字校园。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迈出数字转型新步伐 蹚出“数·智医专”新路子

4.jpg

在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坚定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打造“数·智医专”,逐步实现校园教学的全向交互、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校园管理的高效协同、校园生活的个性便捷。

创新“11230”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数字生态圈”

当前,我国医疗服务正处于从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医药类高等院校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作为重庆市智慧校园创新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始终把教育信息化摆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位置,扎实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不断优化学校智慧校园顶层设计。

在多年实践探索中,学校创新构建“11230”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即通过实施教育新基建,升级一套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一套多维态势感知系统筑牢安全防线,利用教育大“数据”与新型教学“资源”双轮驱动,融合建成“一网畅学”“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三张网,构建医专共建、共治、共享“数字生态圈”,合力打造“数·智”医专。

目前,学校已构建IPv4和IPv6双栈运行的5G校园,为师生提供高速稳定的上网环境;完成智能图书馆和智能水电建设,为师生学习和生活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打造远程互动教室和OSCE多站式考试等,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习体验;升级校园虚拟卡,实现“有线、无线、物联网”有效融合,为智慧校园现代化管理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打破信息“孤岛”,解决数据不共享、登录系统多、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建立校本数据标准、搭建数据治理综合平台,开展数据治理为破局之道。

2020年6月,学校顺利完成网上办事大厅基础平台和移动端的开发与部署工作。实现了校内事务“一站”申请、“一站”受理、“一站”通办,大大简化办事流程、畅通了学校服务渠道,提高了师生办事效率,也提升了师生校内办事的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通过对平台中保留的大量服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后,为学校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从而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格局。

搭建医药类虚拟仿真平台

让医学教育更生动更高效

在过去,学生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经验来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然而,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革命性应用,医学虚拟仿真教学正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医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搭建医药类虚拟仿真平台,建成2间AR/VR虚拟仿真实训室、1间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训室、1间5G+全息互动虚拟仿真实训室,以及药学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护理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6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承担全校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教学。

与此同时,学校组建和管理跨专业和专业群、跨学校和企业的虚拟仿真资源研发团队,校企联合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统筹学校、企业、医院资源,整合和管理全校虚拟仿真软件和系统,打造重庆智慧健康虚拟仿真资源云平台;应用虚拟仿真资源进行教学、培训、科普,平台数据支撑教学诊断与改进,形成多维度、互关联、能优化、共享性的医学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保障体系。

如今,学生仅需扫描二维码,就可链接在线精品课程,进行虚拟仿真实训、学习系列微课等多元形式立体化开展知识点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医学世界里进行各种医学实验、手术操作和临床诊断,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创建数字赋能、虚实结合的智慧学习新空间,学生实践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今年,学校已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全力培养出类拔萃的医药卫生行业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一流医药高等职业院校。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多元融合 推进“AI+大数据”学生智慧评价改革

5.jpg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等四个维度细化了学生评价改革要求。数字化、信息化如何助力学生评价改革?

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基于校本数据中心,运用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AI+大数据的高职学生评价平台”,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促进学校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助力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立足“四个聚焦”

创新构建学生智慧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事关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改革方向,智慧学生评价是落实教育评价要求的关键方法。

“学校聚焦‘智能环境采集、评价模型优化、校本数据提升、评价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应用智能化采集技术,建立身份识别、行为监测、疫情监测等感知系统,深入推进学生智慧评价改革,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孙卫平介绍。

为深入推进智慧学生评价改革,学校确立了“云网一体、共享协同”核心理念,用好物联网、图像识别、生物基因等技术手段,构建全时空、多场景应用的智能感知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背景、日常行为表现、学科考试成绩、心理测评结果等数据高效采集,实现评价指标采集全覆盖。建立动态多目标智能决策分析模型,构建“公民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集于一体的一级评价指标模型。基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评价方法,形成全面的学生综合画像和五育评价。

与此同时,学校构建信息融合统一、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基础集成中枢,实现校内管理、教学、科研、生活与服务互联互通,达成校园“一卡通”“一账通”“一表通”“一码通”及“一脸通”。建立健全标准统一、共享开放的校本数据中心,生成学生在校行为、思想品德、认知水平、心理健康、体质健康、艺术成就及校园生活等数据,构建学生综合评价平台,助力校园常规管理与服务、监测预警、智能推荐、智能辅学、精准画像及智能辅助决策,促进学生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促进实效提升

助力学生评价更精确更全面

“做好学生评价的大数据建设,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成才,是我们开展学生智慧评价改革的初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校长聂强说。

近年来,学校通过“加大宣传、确立方案”“成立机构、建立组织”“导出数据、统计基础”“多元评价、量化指标”“处理结果、加强反馈”等途径,围绕五育画像模型、岗位模型、学习者模型、学习路径推荐算法、学生就业推荐算法,创新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推进学生成长智能化服务,持续深化学生智慧评价改革发展。

依据学生“五育”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基于评估数据生成的用户画像,借助MIPAL五育数据模型、学生五育画像、群体五育画像,以及高职生五育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实现学习、情感、体质、审美、实践的“五维育人”,培养学生的博德之能、博智之才、博远之形、博雅之美、博润之力。

职业教育学生智慧评价改革的先行先试,让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收获诸多。学校先后获评为“全国学生管理50强院校”“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基于AI+大数据的高职学生评价平台构建”项目成功立项2021年市教委智慧校园创新示范项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方法与实践”被评为2023年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目前,学校自主打造学生综合素质诊改服务、学生画像分析等模块,有效支撑了全校2万余名学生从目标规划、过程监测、实时预警、改进提升等八字螺旋运行。2017年以来,实现了学校高职大学生竞赛2016-2020年全国排名第二、2020年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排名第一、2023年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竞争力保持全国第三,20个专业竞争力位列全国前三。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拥抱数字化 构建智慧职教新生态

6.jpg

在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搭乘数字化东风实现转型发展?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重庆工程职院”)以建成“国内先进、国际水准”的智慧校园破局。

近年来,学校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推动师生信息技术素养与职业能力提升,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引领驱动学校现代化进程。如今,依托学校强大的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体制机制、智慧教学、学校治理等方面各有亮点,学校信息化及智慧校园建设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先进行列。

筑牢数字教育基座

获评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教育部第一期教育数字化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开班……“数字化”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词。

作为国家“双高”建设院校,重庆工程职院历来重视数字教育建设工作,坚持以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为保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业务系统,采集各类数据,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学院教育事业现代化,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和信息社会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百G主干、万兆入室”5G融合的全光网络、智慧校园指挥中心、高清安防一体化、全域校级身份认证中台、一体化信息发布中台、全数字化实训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都印证了重庆工程职院数字化基础设施完备、网络覆盖完全,线下多媒体教学空间和网络教学空间融合的泛在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

行动实,成果实。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重庆市高校智慧校园创新示范项目学校,2022年成功申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打造智慧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创设适合的教育环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一名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是重庆工程职院孜孜追求的目标和愿景。教育信息化、数智化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有效路径。

学校以数字技术为工具武装,自主研发“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和“教管一体化教学平台”,自建虚实结合的“云课程”平台,大力推进重庆高等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的和使用,充分满足师生教学需求。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学校建立了校级共享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院系根据各专业特点建设了AR/VR/MR等各具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训室,形成校级虚拟仿真实训体系,突破学生实训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通过自研智慧教学平台,跟踪记录师生教与学的过程化数据,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化考核和教师教学过程化评价,使师生随时掌握个人教与学的状态,驱动师生自我提升。

随着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教学质量节节攀升。近几年,学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金奖。教师获得市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奖项52项,其中国家级7项。

推进“智慧大脑”建设

学校数字治理驶上高速路

除了数字教育环境、数字教育资源、数字教育方式方法,数字教育治理也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21年以来,学校以教师职称评审和学生毕业条件为主线,依托先进的结构化数据存储和大数据技术,按照“一数一源”原则,对学工、人事、教务、科研等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全域治理,校企合作研发了校情态势感知平台,建立全校师生个人数字档案,让管理决策可视化、数据化、智能化,并实现“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调度、一网治理”。

2022年5月,教育部信息中心发布《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数据标准》,并要求各试点院校尽快协调建立校本数据中心,开展数据推送工作。

作为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重庆工程职院积极响应、精准研判,在已有的基础上快速搭建好校级智慧教育数据中台,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教育部智慧大脑中台数据对接工作。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培养数字型人才更是当务之急。重庆工程职院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决策部署,持续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加快构建智慧校园,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数字化、特色化发展。

王小寒

来源:重庆日报,2023-09-05


023-63859029 | 023-63862385